目的 研究三种不同白内障超声乳手术切口:上方巩膜隧道切口、右上方透明角膜切口、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角膜散光的变化情况,及分析引起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的有关因素。
方法 对90例白内障患者(132只眼)随机分为三组:A组:上方巩膜隧道切口(30人,45只眼)、B组:右上方透明角膜切口(29人,41只眼)、C组:颞侧透明角膜切口(31人,46只眼),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评价患者术眼裸眼视力、晶体核硬度、测量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 ACD)、角膜中央内皮细胞密度、角膜散光度,术中记录超乳时间(ultrasound time UST)、累积释放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 CDE),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测量裸眼视力、角膜中央内皮细胞密度及角膜散光度,观察散光轴向,计算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A、B及C三组间术前及术后1w、1mo、3mo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B组、C组术前与术后1w、1mo、3mo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与1mo、术后1w与3mo、术后1mo与3mo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晶体核硬度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具有正相关性(P<0.05)。(4)A组、B组术后逆规性散光比例有不同程度的增加,C组逆规性散光比例有下降的趋势。(5)A与B组,B组与C组间术后1w、1mo、3mo角膜散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与C组间术后1w、1mo、3mo角膜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B组术前与术后1w、1mo、3mo三组角膜散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与1mo、术后1w与3mo、术后1mo与3mo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A组、C组术前与术后及术后三次角膜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三种不同白内障超声乳手术切口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无显著差异。引起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主要因素是晶体的核硬度。颞侧透明切口与巩膜隧道切口引起的术后散光较小。右上方透明角膜切口操作方便,但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及引起散光较其它两种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