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之窗-眼科医生网 >> 眼科常识 >> 第17届全国会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斜视性弱视患儿黄斑A1区的动态观察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斜视性弱视患儿黄斑A1区的动态观察
作者:王健英 文章来源: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 点击数:254 更新时间:2012/9/13
目的 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动态观察斜视性弱视儿童患儿黄斑A1区视网膜厚度和体积的变化,探讨斜视性弱视患儿黄斑区视网膜是否存在组织形态学改变,寻找弱视诊断及疗效判定的客观依据。
方法 随机选取34例(60眼)斜视性弱视儿童患儿作为实验组。29例(58眼)双眼矫正视力均为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OCT3动态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黄斑A1区视网膜厚度和体积,共观察测量三次(初诊时、三个月、六个月),最后进行动态观察并行相关分析
结果 1、实验组黄斑A1区视网膜厚度及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变薄,036个月厚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对照组黄斑视网膜A1区厚度及体积同样随时间推移而变薄,但对照组变化速度要比实验组慢3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三次OCT测量结果,第一次测量(0月)弱视组厚度比对照组厚,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0)。同时实验组的A1区体积比对照组A1区的体积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0),第二次测量(第3个月)两组对象厚度体积的差异P值分别为0.010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三次测量(第6个月)两组对象厚度体积的差异P值分别为0.048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三次黄斑A1区视网膜体积的比较也得到类似的结果4、实验组60只斜视性弱视眼,经6个月治疗后,12眼基本痊愈,43眼进步,5眼无效,将实验组治疗前后视力进行秩和检验,统计结果为治疗前4.35±0.28,治疗后4.72±0.16,平均提高三排视标,P=0.000 (有绝对意义)。5、将治疗6个月后的实验组按治疗效果分为治愈组、进步组及无效组,其中治愈组6月与3月、0月厚度及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步组6月与3月、0月厚度及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无效组6月与3月厚度及体积比较、6月与0月厚度及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 弱视患儿黄斑A1区视网膜存在组织形态学改变。2.弱视综合治疗会加速弱视患儿黄斑A1区厚度体积向正常发展 。3. 斜视性弱视儿童黄斑A1区视网膜厚度在弱视治疗前后的变化与弱视治疗效果有有相关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可以作为弱视的诊断及疗效判定的客观方法,为弱视的诊断及疗效判定提供客观依据。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12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3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