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达60多年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劳大夫深深的体会到:眼睛是全身多种疾病的窗口,颅脑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内科等疾病、代谢及中毒等疾病,它们都在眼睛或视道上表现出症候,这些症候可以协助诊断,甚至是首发的诊断依据。 劳大夫说:“近年来CT颅脑扫描已被广泛应用,有人误以为CT可以替代视野检查,其实二者是相辅的检查手段。视野检查更能表示视功能损丧的多少及病损所在的位置。在视野检查出同向偏盲病例中,脑血管病占76%,而脑血管的小病变,又往往不易被CT等影像显示,因此详细的视野检查非常重要。现在每年协和医院眼科都要接待1600多位患者视野检查,许多原因不明的疑难病症,在这里得到确诊。 填补我国神经视野学领域空白 1950年底,劳大夫应聘来到抗战胜利后刚刚恢复工作的北京协和医院,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当时眼科除了已故的罗宗贤教授兼职眼科主任,每周来两个半天门诊,同仁医院眼科主任张晓楼教授每周来一个半天门诊外,科里竟然没有一个全职医生,眼科门诊和病房也都没有恢复。劳大夫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协和眼科的第一位全职医师。当时没有病人可看,没有学生可教,孤独和郁闷曾伴随劳大夫渡过一段时光。后来在罗主任的建议下,劳大夫去病理科进修眼科病理,这为她以后眼科学专业的开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后来胡铮、张承芬、费佩芬、过慧君、王子政、张潜等医师和技术员先后来到协和眼科工作,罗宗贤教授也由兼职改为全职主任,眼科设立了门诊和病房,各项工作正式开展起来。 1953年罗宗贤主任建议并鼓励劳大夫深入专攻神经视野学,并指出:“视野学与人体其他器官的疾病有广泛的联系,除多种眼科疾病外,与颅内疾患和周身中毒性疾病尤为密切;视野检查对诊断疾病及追踪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此学科还是一个空白点,需要有人去填补”。在罗教授的信任和指导下,劳大夫于1954年在协和眼科创建了神经视野学专业组,并将神经视野学定为终生奋斗的目标。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她在视交叉疾患发生视野缺损的机理及激素分泌性垂体瘤的研究上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成果奖,为我国神经视野学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1957年,劳大夫编写的有27万字的《临床视野学》专著问世,填补了我国该领域里的空白,该专著在全国卫生医药大会上获奖。之后劳大夫又先后在国内、外医学期刊上发表了相关论文近80篇,多数为国内首次报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她指导研究生从血运供养探讨视神经交叉疾患发生特型视野缺损的机理,获得卫生部科研成果进步奖,受到国内外同等的高度赞誉。她主持的专业组在临床方面积极进行视野检查,从1978年到1989年共查垂体瘤病人视野近4000人次,观察垂体瘤对视功能的损伤,并开展了垂体瘤病人双眼视颞侧偏盲的发病机理的实验研究,对垂体瘤研究课题作出了贡献。作为国际视野学会会员,她参加了多次国际会议,在大会上做的专题报告,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为了推广视野学知识,多年来她招收全国各地进修生来院学习,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视野学人才。 除此之外,劳大夫还参加了一些国家重点科研工作:1973年在国务院计划生育的科研工作中,主持女用口服避孕药的眼部并发症的临床研究;1985年参加卫生部防疫司召开的“水体污染慢性甲基汞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审议会,她评述了甲基汞中毒对大脑视皮质的特殊损伤及出现的特殊视野改变,得到了重视和认可。参加北京协和医院“激素分泌性垂体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该课题获1991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教学方面,劳大夫每次讲课,都事先认真备课,参阅国内外新的资料,仔细编写讲义,精制有关幻灯片,深入浅出、有条不紊地讲解,学生们说:“劳大夫讲同一课题,你听过一次,以后再听一次,必有新的收获。”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