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光眼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义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分享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4-25 17:19:48
|
|
Nguyen等和Polansky等于1997年从地塞米松处理的小梁细胞中分离出TIGR基因。同年,Kubota等[6]从人类视网膜cDNA文库中分离出与TIGR 基本一致的基因,编码为55 kDa酸性蛋白,该基因序列中存在与肌球蛋白的同源区,故命名为myocilin。后来又有研究者从人类睫状体cDNAs文库中分离出一组克隆,其中CBS-670与TIGR基因完全一致,其mRNA可表达于睫状体、虹膜、心脏及骨骼肌。该基因已先后从人类小梁细胞、视网膜及睫状体中分离,并可在多种组织中测出其表达,然而由激素诱导小梁细胞表达的TIGR基因有特殊性,即与青光眼密切相关;可在激素诱导下从微量表达到大量表达;分泌型糖蛋白,参与细胞外基质的形成。
Sheffield等于1993年通过用短串联重复序列标记对JOAG家系进行连锁分析,首次将青光眼相关基因GLC1A定位于lq21~q31。此后约有10个家系的类似研究,亦将该基因位点定位于同一区域[8-11]。Morissette等研究了一家系后认为GLC1A 基因与JOAG、COAG均有关。Wiggs等认为成人POAG一般在50岁以后发病,可能有其复杂的遗传规律,而不是单一模式,而JOAG的外显率很强,总是在40岁之前发病。Brézin等认为与GLC1A基因连锁和眼压的高低无关,与GLC1A连锁的家系,发生开角型青光眼的概率较大,同时青光眼所致的视神经病变相对严重。Sunden等对2个JOAG 家系进行分析,通过对青光眼的表型与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研究,进一步将GLC1A定位于1q 在遗传标记DIS3665与DIS3664之间更窄的区域内(3 cm)。
Stone等根据酵母人工染色体序列标志目录图(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 sequence tagged site content mapping,YAC STS)和放射杂交图(radiation hybrid mapping)最后确定3个青光眼致病候选基因:TXGP1 、APTILG1及TIGR。通过对JOAG家系的突变研究,未发现APTILG1的突变,而通过同样的方法检测到TIGR基因的突变,从而证实TIGR 基因为青光眼的相关基因。该基因最终被命名为MYOC。
(二) MYOC基因的结构和表达
MYOC基因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3个外显子分别由604、126以及782个碱基对组成。5 kb的启动子区域含有多个与基因调控有关的反应元件,主要包括: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NF-κB、切应力反应性元件(shear stress responsive element,SSRE)、甲状腺激素反应元件(thyroid hormone elements,TRE)和糖皮质激素结合点。上述位于TIGR 基因启动子区域的重要基元序列对TIGR 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仍在研究中,推测这些结构与环境/遗传因素对TIGR 基因的影响有密切关系。
MYOC基因的cDNA大小为2 kb,其编码产物属于黏蛋白/糖蛋白,以糖基化和非糖基化两种形式存在,分子质量分别为66 kD和55 kD。Fautsch等运用凝胶柱鉴定发现前房中MYOC蛋白是以一种分子质量为120~180 kD的复合物形式存在,MYOC间相互作用的区域主要位于第117~166个氨基酸的拉链区内。
MYOC在眼部组织中广泛表达,除了在小梁细胞发现了MYOC基因,在睫状体中也分离出该基因的cDNA。目前已在角膜上皮、角膜内皮、角膜基质、房水、虹膜、巩膜、睫状肌、晶状体上皮、筛板、视网膜以及视神经等组织中发现了MYOC的表达。
(三) MYOC基因的突变研究
至今已报道了192个MYOC序列改变(参见myocilin allele specific phenotype database,www.myocilin.com),其中约40%为致病性突变,约90%位于第三外显子的嗅素同源区域。Stone等发现位于GLC1A上的青光眼致病基因MYOC后,先后对8个POAG 家系中的患者进行MYOC基因分析,结果显示5个家系存在MYOC基因突变,其中一个1q 连锁JOAG家系中22例青光眼患者均存在Tyr430His突变;2个家系(其中1个为成人POAG家系) 中15 例患者存在Gly357Val突变 ;另2个家系存在Gln361Stop突变,MYOC 基因编码产物C 端截断136 个氨基酸。3 类突变均发生于MYOC基因的2个PCR 扩增产物上,不包括基因全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
|
眼科资讯录入:liqiaolin 责任编辑:liqiaolin |
|
|
上一篇眼科资讯: 瞳孔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下一篇眼科资讯: 没有了 |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